-scaled.jpg)
《泉州日报》2025年7月4日刊
标题:用故事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
潘亮,天文科普作家、儿童文学作家,童书出版策划人。曾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,包揽少儿科幻星云奖年度作家奖、年度编辑奖、年度作品奖、年度丛书奖四大奖项。代表作有《太空少年》系列、《肖小笑上学记》系列等。
我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,从小就喜欢写作,并深深地被郑渊洁的童话所吸引,觉得作家能用手中的笔创造世界是件奇妙且有意义的事情。小学五年级时,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《2000年的一天》,我写成了一篇科幻作文,写到在小学毕业后的聚会上,每个同学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:舞蹈家、歌唱家、科学家……而我则成了梦想中的作家。
作为郑渊洁的铁杆粉丝,我对其作品熟稔于心,每本都读过十遍以上。大学四年级时,互联网初兴,我在网上建了一个关于郑渊洁的网站,吸引了全国众多郑渊洁的粉丝。同年,我和朋友循着郑渊洁书中的线索,从江苏前往北京寻找郑渊洁。历经波折,最终见到了当时已隐居十年的郑渊洁。那次会面也让郑渊洁决定结束隐居,之后郑渊洁登上央视节目、注册微博,频繁与读者交流,直到今年再次隐居。
大学毕业第二年,我出版了第一本书“肖小笑”系列校园小说,斩获当年的全国优秀畅销书奖。书中鲜活的校园生活让我与读者结下深厚友谊,甚至有读者结婚生子时邀我参加,说我代表着他们的童年。当年作文中的梦想也实现了,这让我意识到,每本书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。
在之后的出版人之路上,我跳出创作孤岛,以更宏观的视角理解儿童阅读市场。作为科普推广人,我在全国校园开展讲座,以“探索大王”的身份鼓励孩子们发掘好奇心、想象力等“超能力”。
在我看来,少儿科幻不是成人科幻的分支,而是自成体系的文学类型。成人科幻追求世界框架的独创性,而少儿科幻需以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,展现充满新奇感的世界,激发探索精神。比如在科普资料“存在冰火山”的基础上,虚构“冰火山可能存在生命”的线索,将“基于已知,探寻未知”的理念融入故事。这种创作逻辑让少儿科幻区别于面向已知知识的科普,成为连接科学与想象的桥梁。
今年5月,我首次到访泉州,陆续在安溪、惠安、泉港等地推广科普科幻阅读。作为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,泉州的海洋文化、开放包容的特质与上海的海派文化既有交融又高度契合,这趟旅程让我催生了创作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系列童书的计划,希望将福建文化特色通过故事传递给更多孩子,让文学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。在一场暴雨夜的讲座中,我与千名学生在篮球馆内互动;在对于一个陶罐符号的探究上,同学们从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角度,基于已知的科学,用科学的逻辑进行有道理、有层次的推理,这些过程让我深感,孩子天生具备探索未知的超能力,只需用合适的方式唤醒。
科学不是枯燥的公式,而是充满惊喜的探索;未来不是模糊的概念,而是可以用好奇心勾勒的蓝图。我不教孩子知识,只唤醒他们的好奇心,让他们自己探索世界。
□本期执行: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